近半年
51000
44500
近1年
51000
44500
近3年
75000
44500
近6年
80000
44500
近10年
80000
41000
查看更多
近半年
51000
44500
近1年
51000
44500
近3年
75000
44500
近6年
80000
44500
近10年
80000
41000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一月四日,宝鸡拓普达钛业有限公司机加车间内一派忙碌景象。 本报记者 郭军摄
宝鸡市钛材生产加工量每年约6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65%、全球产量的33%,产业规模居全国之首、世界第二。目前,宝鸡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钛产业链条。日前,记者走进宝鸡市经济合作局、宝钛集团、陕西拓普达精密设备有限公司、宝鸡高新区国钛金属高端制造工业园等,与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深入交流,探访宝鸡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和竞争力,努力打造世界级钛及新材料产业基地的新成效。
1月3日,记者经过宝鸡高新区的宝钛路,看到沿街星罗棋布的门店大多打着“钛”字招牌,店内出售各类钛合金材料。不远处,在宝钛集团所属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线材厂,国内首条自主设计研发的钛及钛合金热连轧生产线上,直径为150毫米的棒坯经过加热、轧制、拉拔、退火等工序,变为直径仅为0.8毫米的盘丝。
宝鸡市被誉为中国钛谷。这里聚集各类钛企600余户,生产的钛和钛合金约占到全国产量的65%。每天,上千个钛产品从宝鸡下线进入全国航空航天、舰船、制盐、化工、电力、医疗、新能源等领域。
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聚集
宝钛路上,有一家出售钛五金标准件的门店。店主罗飞介绍,他家生产的钛螺丝销往东南亚等地。
罗飞是“钛二代”。20世纪90年代,随着钛金属逐渐被社会认识,宝钛集团四周开始聚集一批前店后厂的小企业,从事回收钛渣以及钛材的熔炼、锻造、粗加工等工艺制造。“没有宝钛集团就没有宝钛路上星罗棋布的钛企业。”罗飞说。
宝钛集团老厂区被绿树围绕。“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将一批“大国重器”布局在宝鸡市,宝钛集团在秦岭脚下安家落户。
当年,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在这里进行国内钛加工材料的生产开发试制工作,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和日本之后,第四个具有完整钛工业体系的国家。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一大批中小型钛企业聚集在宝钛集团周围。福建人王勇锦创办的钛材加工企业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2010年之前,王勇锦从事餐饮行业。到宝鸡旅游时,他参观了宝钛集团的生产线,近距离接触了钛。“想不到有这么一种金属,比不锈钢轻,还耐腐蚀。”他说。凭借生意人的头脑,他果断买回径锻机等设备,同时租赁厂房,成立了宝鸡拓普达钛业有限公司,为宝钛集团做带料加工。
2023年12月27日,在王勇锦的办公室里,从钛的特性、钛矿的发源地到钛产业为什么会在宝鸡市发展壮大,以及预判国内钛产业的走势,他侃侃而谈。前不久,王勇锦投资建设的宝鸡高新区国钛金属高端制造工业园建成,其中钛及钛合金熔炼车间可年产高品质大规格钛铸锭1.5万吨。
锚定高端制造业加速升级
1月3日,在宝钛集团宝钛工业园展厅里,各类板材和钛合金丝闪耀着金属光泽。展厅中心位置,“奋斗者”号载人球舱1∶1模型引人注目。它形象地展示了宝钛集团深厚的科研实力和技术功力。钛合金半球厚度、单重、电子束焊缝厚度等技术指标均打破国内纪录,经受住了马里亚纳海沟1万米巨大压力的考验。
始建于1965年的宝钛集团,构建起从海绵钛生产到钛熔炼、加工及深加工和设备制造的全产业链。宝钛集团还主导制定了大部分与钛相关的国家标准和首个钛领域国际标准等多项钛标准,是国内钛行业的龙头企业。
宝钛集团科技部技术总监李长江拿起一颗海绵钛说:“这些年,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这颗钛做成越来越薄的板材和越来越细的丝,满足各种高性能钛合金的加工需求。”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使用的200辆氢能源客车就有宝钛集团的身影。“用钛带做氢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对产品的冲压性能、平整度要求很高。我们反复试验,不断优化,最终保障了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性能稳定。”李长江说。
医用超声刀的核心部件需要在超高频振动的情况下保持所有性质的稳定。过去,生产该部件所需材料只能依赖进口,价格昂贵。经过宝钛集团实验中心每月上百次的试验,TC-4钛合金材料在每秒5万次的高频振动下仍然保持不开裂。目前,它作为超声刀的主要材料已经可以实现批量化生产。
“随着钛合金薄壁型材、高强度超薄钛合金箔材突破越来越多的技术难题,宝钛集团产品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宽。”李长江说。
宝钛集团的科研实力在提升,民营企业也在快速成长。
宝鸡市科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掌握了特大吨位钛合金锻件的制造工艺,解决了钛合金塑性较高但变形抗力大的加工难题。宝鸡市钛程金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拿下英国一个大项目订单。宝鸡富士特钛业集团有限公司为澳大利亚3D打印增材制造公司供应高纯低氧超细钛粉,参与起草中国有色金属钛粉行业标准,成为行业标准制定者。
聚力打造宝鸡千亿级钛产业
在宝钛集团的带动下,如今,600余户钛及钛合金加工和贸易企业落户宝鸡,生产的300多个品种、5000多种规格的钛产品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新能源、化工、医疗健康等领域,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宝鸡钛产业基础好,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企业一个优质的发展环境。”宝鸡市经济合作局局长、宝鸡市钛及钛合金产业链副链长韩明芳说。
宝鸡市由市委主要领导担任钛及新材料产业集群群长和钛及钛合金产业链链长,两名市级领导干部及市经济合作局局长任副链长,相关县区主要负责人为分链长,组建涵盖政府、龙头企业、行业机构和专家的产业链工作专班。
“企业最头疼的场地、人才、技术等问题,工作专班都会想办法解决。”韩明芳说。
宝鸡市计划设立10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难题,组建宝鸡钛谷学院、钛交易中心、西北先进结构材料研究院解决技术难题,启动市县工业园区建设解决场地难题。
宝鸡新元亿达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宝鸡高新区钛及新材料产业园首批入驻企业之一。该企业入驻园区就是看中了产业园完善的配套和集中化、统一化的管理。
宝鸡市用一系列“组合拳”为产业链“强筋壮骨”。目前,宝鸡钛及新材料产业集群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并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其中,规上企业158户、高新技术企业110户、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近40户,有效激发了传统产业活力。
近几年,随着航空航天、海洋工程以及民用领域对钛材的旺盛需求,全国其他城市如四川攀枝花、浙江丽水、云南楚雄等地都在积极打造钛产业项目。
韩明芳说:“面对‘追兵’,一方面要继续寻求技术突破,带动行业上下游实现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智能化转型,迈向价值链高端;另一方面,要通过政策引导及市场资源配置手段,鼓励企业分工合作,打造新型产业联合体,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应用领域延伸和拓展。我们的目标是,到‘十四五’末,全市钛材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钛及新材料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上市企业达到5户、高层次人才达到100名。”
免责声明:钛谷交易网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钛谷交易网所有,转载需取得钛谷交易网书面授权,且钛谷交易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钛谷交易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